上龍村:甜蜜生活從“蔗”里開始
上龍村:甜蜜生活從“蔗”里開始
□ 本報記者 劉華戀
初冬的龍州,天朗氣清。在龍州縣上龍鄉的水窿果蔗產業(核心)示范區,記者從觀景臺上放眼望去,看到黑皮果蔗地連片平整,田地間隨處可見農戶的身影,或收甘蔗、或種甘蔗,一派忙碌的景象。觀景臺前的空地上,也停滿了裝黑皮果蔗的車輛。
“今年的黑皮果蔗銷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響,但因為上市早,目前已差不多收完。” 上龍鄉上龍村支書陸錦江說,本地的黑皮果蔗從八月中旬開始上市,價格為1.6—1.8元/公斤,目前收尾階段的價格為1元/公斤左右,主要銷往湖南和四川等地。
據了解,龍州的氣候條件適合種植黑皮果蔗,當地的黑皮果蔗要比其它地區的早上市一個半月左右。因為上市早、品相好、味道甜等特點,龍州的黑皮果蔗深受市場青睞。每一年,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老板提前通過電話下單,銷路不愁。
黑皮果蔗一直以來都是當地的傳統特色產業,也是當地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。
“以前我們也種植黑皮果蔗,但都種得不多,大部分都是自產自銷。”上龍村水隴屯村民陳偉明告訴記者,過去,村里的土地零散,村民種植果蔗時要到處跑,果蔗成熟后還得自尋銷路。
龍州縣在示范區創建過程中,將示范區建設與糖料蔗“雙高”基地建設相結合,因地制宜推行“小塊并大塊”,并對村與村之間、屯與屯之間的“插花地”進行調整,同時完成了屯級道路、引水渠道等基礎設施建設。土地經過整合后,農用機械派上了用場,水肥一體化,不但省時省力,還提升了管理精細度。如今,上龍村的黑皮果蔗產量達到了每畝9噸,產值在1.5萬元左右。
此外,村里還成立了龍泉黑皮果蔗種植專業合作社,實行統一農資供應、統一技術規程、統一生產標準、統一產品質量、統一品牌銷售的“五統一”產業化經營,在產品上保質保量,不斷擴大銷路。
陳偉明從最初種植的五六畝增加到了當前的14畝,每年可收獲果蔗120噸,收入超過15萬元。
果蔗間套種玉米、青菜,也是陳偉明這幾年增收致富的另一種生產方式。“在果蔗沒長起來的時候種上玉米和青菜,等收完玉米和青菜后,果蔗也就長起來了,利用好‘空間差’和‘時間差’,一塊土地就有了兩份收入,每年至少可增加一萬元以上的收入。” 陳偉明笑著說。
在果蔗種植過程中,上龍村還涌現出了一批黑皮果蔗職業經紀人,通過果蔗代辦業務走上脫貧致富道路。
上龍村板豐屯的農勝友曾經是村里的貧困戶。2017年,他通過幫助外地老板代購以及幫助群眾代銷,年收入達七八萬元,在當年成功脫貧出列。
“通過發展黑皮甘蔗種植產業,群眾實現逐年增收,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房,生活過得越來越好。”據上龍村駐村第一書記閉興才介紹,2019年,上龍村人均收入達到兩萬元。


“在崇左”
APP新聞客戶端
左江日報
微信公眾號